看博士妹子如何面对科学生涯规划中的“成功之母”
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
分享信息,整合资源
交流学术,偶尔风月
课题做不出、数据一团糟、毕业要延期、教职“够”不着……在博士的学术生涯成长史中,总要面临着无数的沟沟坎坎。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如何战胜挫败感,巩固自信心,成为每一名博士的心灵“必修课”。最近,一名博士后妹子Kelsey Inouye在《自然》杂志的职业社区发表了一篇文章,讲述了自己在读博和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的糟心事儿,并针对这种“冒名顶替综合征”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当我成为一名博士生的那天起,我就仔细地研究了博士教育和相应的职业规划。在阅读各种文献和媒体对博士的种种采访,我开始明白,博士并不只是一个带着“高知”光环的稳定职业。博士的科研事业也面临着和其他职业一样的各种问题,比如不稳定、难以兼顾生活等。甚至还要面对低工资和高焦虑、高抑郁的撕扯。
这些前车之鉴令人焦虑。但我相信,及早了解这些问题能够为自己在未来面对职业挑战时做好准备。
我觉得,我做了所有需要做好准备的事情:我在论文答辩前六个月就开始申请工作。每周,我都会浏览招聘网站网站,并与我的论文导师和大学就业服务办公室联系,以获得求职反馈。我还研究了关于学术生涯规划的各种博客文章,为申请奖学金做好准备。
2020年11月,我在牛津大学修完了博士学位。这时候,求职成为了我的一种“日常”。当时,我在牛津大学有一份“临时研究助理”的兼职工作。这份合同需要每12周续签一次。
一边打着“零工”,我周围的人也都开始催促我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。找一份正式的教职工作,成了最重要的事情。
每天早上打开手机,社交平台里总是飘来其他人的好消息。有的同事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了文章,有的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,还有的获得了补助金和新工作……然而,我的邮箱了却总是塞满了拒绝信。
压力如潮水袭来,焦虑、焦虑、还是焦虑……
在读博期间,我一直努力保持着一名博士生的学术使命感。但当课程一结束,我就感到,自己已经不再属于学术界了。我开始质疑自己做研究的价值,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。我常常在夜间伴随着惊恐醒来。我开始避免在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上使用“博士”这一头衔。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——一个虚张声势地攻读博士学位的人,在最重要的“考试”——找工作中,一败涂地。
我知道,失败是不可避免的。许多博士生在求职成功之前也都曾面临着无数次的失败。但这种失败,每一次都是毁灭性的。读再多的文献、再丰富的学术知识也无法让我对失败感做好准备。
而且,我不敢去看自己的研究,这会让我的焦虑更严重。翻看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数据,我总会看见那个努力的自己,但是我觉得对不起她,那个努力做科研的姑娘。
我也曾考虑过非学术职位。但是,一方面,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。我和大多数博士一样认为,学术职位是衡量一名科研人员价值的重要因素。我害怕向朋友和家人解释,在经过这样漫长时间的学习之后,顶着博士的学位,却依然找不到工作,无法获得在学术界的一席之地。
另一方面,作为一名每个小时的工作都要做好严谨规划的人来说,没有稳定的收入,没有稳定的工作,未来一切不确定,让我感到恐惧。也许,我质疑自己当初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。
对此,您怎么看呢?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。
参考文献:
https://doi.org/10.1038/d41586-021-02215-0
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,查看最新学术招聘
扩展阅读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